金瓜石黃金神社
「黃金神社」於96年3月14日正式公告登錄為台北縣縣定古蹟
正名為金瓜石神社;金瓜石神社又稱山神社
主祀「大國主命、金山彥命與猿田彥命」三柱神
昭和八年(1933)日本礦式株式會社接管金瓜石礦山後
於四平巷下方山腰處另建神社
神社原始建築包括本殿、拜殿、洗手亭,以及沿階梯而上的參道
參道兩旁有三座鳥居、五座旗幟台和一座入苑銅牛
日治時期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祭祀典禮
此祭祀活動,是當時日本人的信仰中心
據考神社建築呈「流造」風格,殿前屋頂向前延伸
從屋脊到屋檐,構成優美的流線,側關山牆呈現左右不對稱的格局
神社內原有神苑(院落)、寢殿(主殿)、拜殿、手洗(清潔處)、
石燈(祭祀供物)等必要配置,在戰後遭到破壞
如今僅存兩座鳥居、幾盞石燈籠
以及社殿的地基與樑柱
黃金博物館園區內再往山上走,有個石階步道通往『黃金神社』及『地質公園』
雖然指標寫著只有600m就可抵達『黃金神社』
但在酷熱的天氣下,爬那麼一段有點陡的山路,也挺累人~
老婆在黃金博物館內吹冷氣
華仔則獨自奮力一搏,帶著水壺往山上『黃金神社』走去
沿著石階有點費力的走上去
首先看到神社入口的第一組石燈籠
石造的燈籠,原來為日式佛寺的外面供養燈
現存金瓜石神社之石燈籠為春日燈籠式
組成為寶珠、笠、火袋、中台、竿、基礎等部構成
鳥居(日式牌樓)
神社的入口設施構築物,基本的一對柱、笠木貫穿而過
上面那條橫木叫做”笠木”, 下面那條橫木叫”貫”
人間與神界之間的門戶
柱上的對聯也日漸模糊
中央坑石碑
神社大門
旗桿座(現只剩一對兩個了,據說原有五個)
神社拜殿
神社主殿
華仔看到遊客在此當許願池投幣許願呢~
爬上黃金神社後,黃金神社依山而建,氣象萬千
可以盡覽整個金瓜石地區、大肚美人山(基隆山)(雞籠山)、
茶壼山(最像茶壼的觀賞點)、陰陽海
茶壼山高約580公尺,因形似一支沒有把手的茶壺,所以稱為無耳茶壺山
據說從接近樹梅或粗石山的地方看它
卻又像一隻蓄勢待發的獅子,故又稱獅子岩山
茶壺山本身是一個礦體,它是一個角礫岩礦筒
組成礦體的岩石主要為矽化的砂岩及頁岩
茶壼山飄渺的意境下,現今神社剩下的石柱、地基
其日式神舍規模隱約可見~
PS.
※一般神社內的建物設備有
1.主殿
2.拜殿
3.社務所
4.手水舍(淨手池)
5.鳥居
6.石燈籠
7.旗竿座
8.參拜道
9.神社石碑
10.祭典的設備
============================================================
此篇文章被閱覽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