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高棉~金邊+吳哥窟
羅洛士遺址群﹝Roluos Group﹞,位於暹粒市東南方約15公里處
是吳哥王朝最初的首都所在地
被人們看作是高棉藝術的開端
其後的國王才又將王城遷到現在小吳哥(吳哥窟)的地方~
西元802年,闍耶跋摩二世結束ㄌ柬埔寨分裂的局面
在羅洛士地區登基為王
為ㄌ試圖將王權神格化,以維持柬埔寨的統一
於是建廟舉行祭典,是為現今的羅洛士遺址群~
其中最著名的有3處遺蹟:
【巴孔寺】﹝Bakong﹞
【羅蕾寺】﹝Lolei﹞
【比列科寺】﹝Preah Ko﹞
此地區為吳哥窟遺址的前身
也是柬埔寨最古老的歷史建築~
【羅蕾寺】﹝Lolei﹞
建於西元893年
這是國王為紀念其父母所建立的寺廟
由四座紅磚造的高塔所組成的祠堂
到羅蕾寺還要走上幾階石階
說明這是一座島廟~
雖然羅蕾寺看來早已成廢墟
平台基座已損毀不堪
但在各個磚牆上
則分別有著雕工精細且巨型的神像
每一尊的面容各有不同
所代表的意義當然也就不一樣~
在吳哥古蹟中
羅蕾寺與人的關係最為親密
她沒有圍牆、沒有護城河
住家與古蹟只有幾步路
當地居民幾乎就是生活在古蹟之中
可以很真切的感受今日吳哥的人生~
柬埔寨青年男子多半有短暫出家的習俗
有些從孩童時期便已開始修行~
延途的鄉野景觀
【比列科寺】﹝Preah Ko﹞
建於西元880年
其主要供奉的是濕婆神以及國王的祖先
是早期紅磚造風格的代表~
在正方形的基座上,建立ㄌ前3後3共6座的磚塔
前3座較大分別是紀念開國君主、祖父及父親
為父系所建立的皇室宗廟
後3座較小是紀念母系的宗廟
分別對應前面3位君王的皇后~
不過其主體雖為磚砌而成
但門柱、門框、門楣、神像以及階梯,都已改為石雕
所以算是比羅蕾寺更加進步的建築技術
磚塔上的石將軍雕像
保存狀況良好,形象威猛~
因為年代久遠,風化的程度相當嚴重
比列科寺的現狀也是岌岌可危
但尚能從其用石雕的建築上
看到其風采的過去~
在基座前方,另外設置ㄌ三座濕婆神的神牛座騎石雕
藉以作為守護之意
因此這兒也被稱為神牛寺~
【巴孔寺】﹝Bakong﹞
羅洛士遺址中最壯觀、也最典型影響後代的就是巴孔寺
西元881年吳哥國王因陀羅跋摩一世建立的國廟
追求勝利的愉悅以及對宗教的虔誠
也開啟ㄌ吳哥王朝歷代以神殿山方式呈現的建築風格
巴孔寺較比列科寺、羅蕾寺都來的大且完整
建造時間相差不遠
但是風格卻迴然不同…
比列科寺是座落平地的6座紅磚塔建築
他紀念祖先及父母
是種謙虛的偉大~
巴孔寺不一樣
建造的目的是為ㄌ供奉神靈濕婆神(Shiva)
為ㄌ彰顯印度須彌山的偉大
所以已能看到吳哥窟的雛形
護城河、長引道、台基、山形塔全都具備ㄌ~
它為吳哥遺蹟中第一座多層式的神殿山
也是吳哥王朝第一座用砂岩石塊代替紅磚所建的寺廟
因此意義非凡,巴孔寺曾經是市中心的大型廟宇~
吳哥王朝曾建立數個首都
除了大吳哥城之外,羅洛士是第二個~
從遠處觀看,五層式的建築
象徵著印度教裡的神山~須彌山
而中間尖頂方型的塔樓
則顯得特別高大壯觀~
巴孔寺是第一座以須彌山為宇宙中心概念的寺廟建築
主要建築是一座五層的方形錐狀塔
塔中祭奉著濕婆神
各層的基點原有塔門
最頂層中心矗立一座寶塔~
寺廟範圍內另有22個小型塔
塔底下四層所代表的分別是
七頭蛇王(Naga)、金翅鳥王(Garuda)、羅剎(Rakshasas)、和夜叉(Yakshas)的領域
而最上層則是國王的居所~
由第2層圍牆進入
由此到內牆之間原為人工壕溝覆蓋,但今已乾涸
每一層基座兩邊的角落
各佇立著一隻石象
用砂岩石塊取代了傳統的紅磚建築
在其頂端舍粒塔的部分
仍舊保留了磚造的形式
雖然是五層的建築
還好階梯不是很陡峭
很輕易的就能上到頂端~
這應該是藏經閣之類的圖書館建築
這裡也有隨處常見的九頭龍石雕
吳哥城若是令人懷舊憑弔的廢墟
羅洛士遺址更是廢墟中的廢墟
讓人不免思古之幽情,黯然惆悵~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