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傳統建築
昨日傍晚造訪過奇萊鼻燈塔後,本想繼續走訪另一座「花蓮港燈塔」
但與想像的地點有差異,於是乎還是先回家
詢問妹妹一下意見,大概知道確切位置
今早就來個花蓮半日遊,因為下午就要坐太魯閣號火車回中壢ㄌ
依然騎著摩托車,首先來到花崗山體育館處
往花蓮高等女校方向前去
來到這裡,赫然發現附近滿多荒廢的日式傳統建築
華仔好像挖到寶似的,準備先來探訪這些『日式傳統建築』
日治時期從美崙溪(當時稱米崙溪)河畔經花蓮女中、花崗國中、軒轅路到中山路口為止
這段路名稱為「朝日通」,通往對岸的吊橋就自然而然稱為「朝日橋」
朝日橋興建於大正12年(1923年),為平野區(當時美崙仍在其轄內)往花蓮港街的捷徑要道,僅通行人及腳踏車
光復之後,朝日通改為菁華街,朝日橋自然也改稱菁華橋
民國47年因吊橋老舊有安全顧慮,乃由縣府重建為水泥橋
橋身護欄低矮、視野清晰,小橋流水,頗有野趣
民國85年因橋墩影響水流通暢,再度重建為鋼架拱橋
紅色的菁華橋靜臥在美崙溪上,橋下曾經留下許多花蓮人泛舟賞景的美好回憶
如今的菁華橋仍是迎接晨曦的最佳景點,沿河散步
由菁華橋更可通往美崙溪畔公園,沿著涼亭步道行去
看公園綠意盎然,濱海臨溪,流水悠悠,聽濤看海
在此仰觀水源地的松園別館,景色非常優美
青山綠水掩映下,有如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美麗彩繪
晨昏之時可在橋上漫步,更適合騎著自行車漫遊
騎上紅另色拱形的菁華橋,走進蓊鬱綠蔭與紅色橋身的驚豔對比中
開始ㄌ另一段充滿豐富自然生態的自行車之旅~
◎歷史建築名稱:菁華林苑 菁華街10號旁
在菁華橋旁美崙溪出海口右岸,有一間灰色雅致的庭園建築『菁華林苑』
大正8年(民國8年),「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成立
採伐林田山及大安山一帶檜木,同年官方設置「營林局殖產課東部作業所」
次年,改稱「殖產局營林所東部出張所」
主要工作為接受花蓮港廳及台東廳委託,負責造林工作
昭和4年(民國18年),遷移出張所至花蓮市菁華街現址
昭和17年(民國31年),東部出張所改稱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民國35年1月10日,花蓮縣政府成立,接管日治時期木材事業
同年,成立花蓮縣山林管理所,直到民國49年「木瓜區管理處」成立
山林管理所隨即裁撤,人員移往現在林政街林務局辦公處所,以致閒置四十多年
民國90年初,才由民間團體號召志工、社區居民讓山林事業所重見天日
並獲得林務局同意開放供作講學等藝文空間使用,通稱『菁華林苑』
現在則由林務局收回管理
花蓮縣政府於民國91年9月公告花蓮港山林事業所及旁邊兩棟日式員工老宿舍
以『菁華林苑』為名登錄為歷史建築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具有西洋文藝復興時期風格
幾何對稱平面和優美比例的拱門圓弧,充滿古典語彙
外觀簡單大方,素雅端莊,庭園內樟樹、瓊崖海棠樹為伴
院落植滿攀葉植物,綠意盎然,具有保存價值
但華仔見到的大門深鎖,屋瓦剝落,年久失修的樣子
希望這樣的歷史建築能夠重現風華~
◎歷史建築名稱: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菁華街10號旁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在92年3月公告為縣定古蹟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建築外觀混合日式及歐系之風格
具有日治時期洋風木構桁架及日治中期常用的洗石子、槢木天花、簷口Y字形柱列等技術史價值,及文化瓦諸種歷史性構造用材之建築類型
庭園植栽遍植南洋植物(大葉欖仁、大王椰子等)
既樸實又典雅是官營移民時期的特色,為日治時期庭園之重要特色
具有日治時期和洋混合風格之建築範型的保存意義
為花蓮林業史開發之重要見證,深具歷史意義
◎歷史建築名稱:林務局宿舍菁華街33號及33-2號
建築物屋頂雨淋板很有特色,整個建築形式台灣罕見
建築手法及藝術形式意義特殊,等待縣府積極維修恢復原貌
讓歷史建築重現往日的情懷點滴~
◎歷史建築名稱:舊花蓮港高等女學校宿舍 菁華街11號
花蓮女中創立於1927年(民國16年),初創之始,暫借花蓮港小學校(今花崗國中)上課
而現在的新校舍完成於1929年,與校長宿舍是同一時期的建築
這棟日式木造宿舍,依面積推定等級屬當時高等官舍第三種
使用層級與今鄉鎮市長公館等級相當,是整個宜花東地區第一所成立之高級中學
花蓮縣文化局於95年將舊花蓮港高等女學校宿舍登錄歷史建築
宿舍內樹齡超過八十年的鳳凰老樹亦為保存重點
全棟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建造,內部完整呈現當時官舍建築格局
其外型與附近之美崙溪畔日式宿舍同屬日據時代官營移民村屋舍構造
其特色為正四方格局木造屋,多斜頂瓦屋、雨淋板外牆、地基架高
東南西北向通風口、平行推拉落地窗可直通走廊及後院、落落大方的庭院
數棵芒果樹及蓮霧樹,處處刻劃著地域及時代文化的足跡
樑、柱均為珍貴稀有的檜木建材,前、後、側院均保持完整,構造細緻
述說著花蓮過往豐富的地產~顯現當時教育與文藝的復興
圍牆外鵝卵石鋪設會意的小橋流水,增添歷史建築的美觀~
===========================================================
※延伸閱讀※
此篇文章被閱覽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