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公園
來回走ㄌ一趟美輪美奐的大溪橋後
華仔爬上了階梯,準備去參訪武德殿
首先看到一座綠樹涼亭公園~『中正公園』
公園對面有一座很漂亮的教堂~
在橋上就被這個屋頂給吸引住,不知道到底是怎樣的房子
走近一看才發現是教堂
站在普濟路&仁愛路口仰頭可看見標準的哥德式建築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溪教會
哥德式建築是十二世紀歐洲發展出來的教堂建築形式
在當時施工技術突破的條件下,大量運用間拱結構
將支撐的重點放在外側的扶壁上,使門窗的開口得以加大
殿堂內高聳空靈,由外射進來的天光,令信徒更能受到上帝的存在
此棟大樓在民國87年改建
哥德式的尖塔造型及紅磚砌成的外觀,加上彩繪玻璃
公園的正門在大溪的中正路路底,並沒有巍峨的大門
門口有『中正公園』四個大字,一進門便是先總統蔣公騎馬的銅像
蔣公頭戴軍帽,腰佩軍刀,手握韁繩,表情堅毅,英姿煥發
應是北伐時期的造型~
大溪公園屬一狹長形的公園,建於1912年(日據明治45年)
稱「大嵙崁公園」(大溪舊名大嵙崁),因臨大嵙崁溪崖,也稱為「崁津公園」
這個臨河景觀的公園,歷史悠久,是台灣最早建立的公園之一
民國41年設為縣立公園,42年改名為『中正公園』至今~
園區內的旋轉陀螺
公園的中央有一座中國式的圓形木造涼亭,名為「復興亭」
是清朝的大墓公,日據時代「忠魂碑」的遺址
石塊砌成的基座,造型很特別,石塊是來自大溪草嶺火山的玄武岩
在復興亭乘涼,追憶過往雲煙~
園區內另有一座兩層高大的涼亭~漢光樓(第一層稱超然亭)
涼亭是鋼筋水泥的建築,基座卻是鵝卵石堆砌的大平台
此基石正是昔日神社正殿的礎石,是神社重要殘餘建物
前面左右側各有一座石獅子,左為雄石獅子,右為母子石獅子
上頭刻有「大溪 加藤仁作」、「奉納」、「昭和七年十月」等字跡
這裡就是「大溪神社」的遺址
通往拜殿的石階,保存良好
拾階而上,可以登高眺覽大漢溪的景色~
大溪神社落成於1932年(昭和7年),是桃園地區最早落成的神社
兩尊石獅子的外表略有磨損,但大致保存完整
石材則因70幾載的風霜而泛黃變舊,外觀滄桑而古樸
昔日神社除了拜殿、本殿外,還有鳥居、碎石參拜道、石燈4對、唐獅子1對
二次大戰後,神社本體及鳥居先後被拆除,留下鵝卵石台基、參道(改鋪石板)及唐獅子一對
石燈被分解集中在超然亭前圍籬起來
而今石板參道兩旁有嶄新花崗岩的石燈5對,重現當年神社的情景
使得這裡的氣氛很有神社味~
公園的範圍雖然不大,但歷經近百年歲月,公園內頗多「阿公級」的老樹
特別是老榕樹,巨碩的樹幹,盤錯的樹根,枝葉茂盛,綠蔭盎然
走在其間,令人歡喜舒服~
大溪神社附近的池塘,形狀像寶島台灣
池上有一座彎橋「澤民橋」
公園內尚有日治時期的公會堂,也就是現在的蔣公紀念館供民眾參觀
大溪公會堂興建於西元1921年
在日治時期,作為居民集會以及舉辦活動時的公用空間
外牆為磚造一層樓的洋風建築物,週遭則被濃濃的樹蔭所庇護著
漆成藍色的木質門窗,別有一番簡樸的古意存在
長廊前這個造形特殊,由一片一片長木板組合而成的座椅,同樣發人思古之幽情
這棟建築物,源自於英國安妮女王樣式的「辰野式」風格
除了磚造的牆面之外,還有著斜角的屋頂,就像是一個小別墅那般
牆面的特殊造型,也是值得細細品味~
大門前,這道矮牆的正反面,還可看見為紀念先總統蔣公,所做成類似壁畫人像圖騰
一旁的大溪藝文之家,建築也頗具特色
大溪中正公園,沒想到竟然還隱藏著不少歷史遺跡
漫步於其間,充滿了「發現」的驚喜~
==============================================================
此篇文章被閱覽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