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為99/12/20登上Yahoo!奇摩部落格精選內容的文章~
感謝大家的支持,謝謝!
頭城老街
很早就想來走訪『頭城老街』
趁這次來追西班牙~安達魯西亞號古船
就順道來尋幽訪古一番~
頭城,舊稱「頭圍」
是漢人在蘭陽平原最早建立的據點
也是蘭陽平原的最北端的所在地
被稱為「開蘭第一城」~
和平街是頭城最早發展的街道,可稱為「開蘭第一街」
老街呈南北向,北通烏石港,東接頭城港
原是一條因河運而發展出來的商業街
也是宜蘭歷史最悠久的老街~
老街擁有不少的古蹟及歷史建築
清代頭城的精華區域,就是這裡
它見證了頭城以往的繁華歲月~
咸豐十年(1860年)時,當地居民在老街南北兩端
各蓋了一間面向街心的土地公廟,稱為「北門福德祠」及「南門福德祠」
以祈求土地公保佑,鎮守住老街的繁榮(堵住財氣不外流)~
可惜好景不常,1924年的大水,埋沒了頭城港
再加上公路、鐵路的開闢,經濟中心轉移
使得老街一蹶不振
所以,土地公終究抵不過滄桑歲月的變化~
華仔美美來到和平街北段開始逛老街
從北向南走訪~
首先看到一長排的平房,則是清代船頭行的遺址“十三行”
當時為建在河道碼頭旁,便利船隻入港裝卸貨,是最大的行郊
為頭城首富盧家所擁有~
建築為閩南式風格,紅瓦斜屋頂
屋身以木結構為主,土角承重牆擱檁式,立面簡樸~
盡頭頂端就是「北門福德祠」
老街的守護神~
由“十三行”往南行,看到大門深鎖的美麗建築
就是著名的「盧宅」~
建築宏偉,和洋混合式風格
日式屋頂,西洋風格老虎窗,圓拱迴廊
牆角及臺基則有傳統閩南風格的櫃台腳設計
大宅院前面的水池就是舊日的頭圍港~
「盧宅」旁紅白強烈對比的歐式建築
還真醒目耀眼~
過ㄌ「盧宅」,來到老街129號的「吳宅」
日治昭和時期典型的店屋形式建築
立面簡約樸實,寬敞明亮的騎樓
騎樓柱仿希臘古典愛奧尼克凹槽柱身及柱頭
女兒牆有巴洛克風味的卷草及鮑魚裝飾~
再往前走到121號的「新長興樹記」
是昔日販賣南北貨的所在地
更是當年最大最有名的批發店~
立面西式,內部中式的建築風格
木造正門,以「鑲嵌榫法」製成的木雕門聯
鏤刻精緻,古樸典雅
門楣上的閣樓木窗頗為優雅迷人~
老街隨處可見的小柵門(腰門)
老街中心點「慶元宮」,是漢人在宜蘭建立的第一座廟
主祀媽祖,有「開蘭媽祖」之稱,歷史已超過兩百年~
三川殿的石雕為早期的古樸風貌
廟門一對石獅子,拙樸可愛,相當討喜~
走到「南門福德祠」時,才又看見一整排的紅磚古厝
是老街保存較完整的一方~
門牌51至61號的「源合成」與「陳春記」
融合了西洋潮流與傳統的閩南建築風格
展現了迷人紅磚拱廊風情~
「源合成商號」為當時的米商
立面三連拱圓柱,女兒牆作泥塑牌樓,有花草裝飾
磚砌圓拱與圓柱的亭仔腳,讓人懷古起來~
「陳春記商號」隔巷道與「南門福德祠」相鄰
磚造洋樓式的住商街屋~
連續的圓拱,寬敞深遠的騎樓
營造光影交替的韻律感~
今日的頭城老街,隱藏於街鎮之中
很容易被忽略掉,其實它仍保存了不少昔日的遺跡
可藉以回顧頭城早年的發展~
漫步其中,彷彿走入時光隧道
細心探訪清代及日治時期的老建築
頭城老街 古宅風情~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