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港燈塔
重新開始來走訪燈塔
台灣本島只剩幾座沒去過
這次來淡水走走
主要是來摘下這個台灣本島唯一位於河口的淡水港燈塔〜
淡水港燈塔其前身建於清治時期嘉慶元年
今燈塔於民國五十八年由海關重建為方形鋼架新塔
位於新北市淡水港北岸…
淡水港燈塔的興建
起因於天津條約簽訂後
淡水港開放為通商口岸後
外商輪船進出頻繁
為改善導航設施與減少船難而特別建造〜
中正路一段87巷走到底
水泥堤防左轉
即可看到一座很高的白色鐵架燈塔
燈塔聳立在苦苓樹梢後方
白色鋼骨架十分醒目
燈塔的沿革
其前身創建於臺灣清治時期西元1796年(嘉慶元年)。由當地居民募款建設,塔身用天然丸石砌造,高約四公尺,使用油燈,於日沒出時點滅燈火,稱為「望高樓」,後因中法戰爭遭擊毀,為台灣島最古老的燈塔
西元1888年(光緒14年),由中國海關總稅務司於油車口另建燈塔。為一座白色方形西式鐵塔,高15.8公尺,裝用六等煤油定光燈,光力一百燭。1926年改用電燈,1951年改用閃光燈,每三秒一閃,光力四千燭光,見距十一浬,後因日據拆除改建(第1代燈塔)
日據時淡水燈塔面臨轉變,於1926年改用電燈照明,走向現代化。當時設有高低二處燈塔,「低燈」於今海巡署營內,「高燈」設於今淡水國中與淡江中學的交界處。日據時淡水除了這座燈塔之外,於今鼻頭街山崙設有「綠燈燈竿」。今渡船頭旁設有「紅燈燈竿」。目前僅存紅燈燈竿於渡船頭(第2代燈塔)
1969年遷建為方型鋼架新塔〜
淡水港燈塔周圍植物除了苦苓樹外
就是遍植黃槿
淡水港燈塔是由一樓高的水泥基座撐起鋼骨塔身
拾階而上
左邊可以眺望觀音山
右邊可以清楚看到淡水河口
抬頭望向塔燈處
錐字型鋼鼓越往上越尖
由粗細鋼架排列組合燒焊而成
中央有階梯連向頂端
應該是維修燈具之用
遠方的漁人碼頭
回頭再望一次燈塔
敬佩它為漁民與船隻
所作的導航貢獻
不再神秘而親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