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興車站
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2天1夜的行程出發囉~
華仔美美及小舅子託朋友載至楊梅交流道附近,等待20人座左右的中型巴士
上ㄌ車,每人發ㄌ愛心早餐”飯糰”,愉快的旅程就開始啦~
首先我們來到中繼休息站『合興車站』
「合興車站」位於新竹縣橫山鄉,屬於內灣支線沿途的車站
合興最早稱為「十分寮」,由於早期內灣附近是以樟腦提煉為主要經濟命脈
因此十分寮的地名就是以製樟腦寮命名的
就車站的規模來看,這裡過去似乎有段輝煌的歷史
「合興車站」所屬的內灣支線是在日據時代完成路基工程
民國40年9月內灣線正式全線通車
從站內保有多股軌道的遺跡,應該可以驗證這段歷史
因為這裡早期曾仰賴水泥原料的運送而紅極一時
目前在車站的附近仍舊保有運送水泥原料的空中纜車
當時一車車的石灰石原料就由關西赤柯山以空中纜車運到合興
再由火車運到台泥竹東廠煉製
「合興車站」雖是一個小車站,腹地卻不小
因為這個車站是屬於台灣鐵路少見,非常特殊設計的「折返式車站」
車站月台的設計,有兩處「分離」的月台
由於「合興車站」附近為坡地,因此鐵軌正線處於千分之25的上坡轉彎處
不利於停車及會車,為了列車能安全停靠之故
因此車站另設一條平緩的鐵道月台來供列車「停靠」或「待避」
當列車會車時,一輛火車先轉入站內的平緩鐵軌
等另一列車通過後,再折返倒車,然後再往前駛入主線
這種折返式的鐵軌較常見於高山鐵路
例如林務局的阿里山線,如日本的箱根線
有時路段火車呈之字型爬坡,無法直接轉彎,於是在鐵軌之字轉彎處,延長鐵軌
火車先駛入延長的鐵軌,然後火車頭調頭,移到另一頭再拉著火車往上爬
如果你搭過阿里山森林鐵路,對於折返式的爬坡方式應該不陌生
只不過阿里山鐵路沒有把車站設在鐵軌折返的地方
「合興車站」的設計就是將車站擺在折返之處,因此會有兩處分離甚遠的月台
「合興車站」的折返式鐵軌如今已廢棄,站內的折返鐵軌與主線已脫離
改成景觀步道及公園~走在舊日的鐵軌上,不禁憶起童年情景
目前內灣支線列車由柴油電聯車來行駛,再加上沒有列車待避的問題
因此想要體驗「倒車入站」的機會恐怕相當難得了
「合興車站」還維持著半個世紀以前的風貌
月台頂邊鐵道旁有一間作業室,紅磚紅瓦的日式舊建築,既古樸,又可愛
工作室旁有一排舊式的轉轍器,數一數,共十四個
轉轍器用來控制鐵軌之間的接軌,以供列車由一軌道轉入另一軌道
在火車站的月台附近通常都可看見轉轍器
但像「合興車站」這麼一整排的轉轍器,倒是很少見
作業室的另一頭鐵道旁還矗立著一座舊式的臂木號誌機
臂木的角度和燈號的顏色是用來指揮列車
橫臂伸成水平表示禁止通行,下斜45度則表示可以通行
「合興車站」目前是無人管理的招呼站,空盪無人的舊車站佇立於一角
而且這裡可是一段浪漫的戀愛情史發生地點~追火車的故事
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就讀新竹高中高一的曾春兆
在火車上認識了隔壁校成績全年級第一名的女孩彭智惠
民國四十九年(1960年),上學期第三次月考的那一天,曾春兆不小心睡過了頭
到達「合興車站」時,火車剛開走,他當時心想,若趕不上考試,恐怕會被留級
則可能會影響了和那位女孩的友誼,於是他便沿著鐵軌追火車
足足追了2.1公里,終於在九讚頭站趕上了火車
後來,這段戀情終於開花結果,幾年以後,兩人結為夫妻
所以當車站房舍寂寥於塵垢中,退卻了灰濛濛的石灰輸送的角色
「合興車站」似乎也見邁入歷史,台鐵曾一度打算廢站
當曾春兆夫婦知道「合興車站」面臨被廢站的命運
於是就在他們結婚36週年的紀念日上,出面認養這座舊車站
贊助修復的經費,於是促成了「合興車站」的重生
「6626」就是當初曾太太的學號
6+6+2+6=20,與「十全十美」加起來相同
還有6+6=2X6與「六六大順」有相通
曾氏夫婦從相識到相戀的過程,真的是相當精采的人生戀愛故事~
「合興車站」內的牆壁貼滿了有關這段愛情故事的報導
有曾春兆的自述,有新竹縣長的題辭,也有相關新聞的剪貼,內容溫馨感人
這座車站因此被台鐵及媒體暱稱為「愛情火車站」
「合興車站」,被稱為「愛情火車站」
背後當然隱含著某種商業包裝及發展觀光的目的
但也無妨,一座歷經歲月滄桑的老車站,它的存在,象徵著永恆
能滿足人們內心深處的某種渴盼,所以便能感動人心,能激勵人心
古老的車站,總是能牽動著旅人的心~
==========================================================
合興車站
地址:搭程內灣支線列車至合興車站下車即可,內灣支線約每小時才有一班
或利用新竹客運竹東—中壢、竹東—尖石、梅花、那羅、八五山的客運班車
開車由國道三號竹林交流道下接縣道120往竹東、橫山方向
再轉台3再接縣道120即可抵達(合興車站位於台3與縣道120交接處)
==========================================================
此篇文章被閱覽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