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堂
「堂號」乃是中國姓氏的一大特徵,縱觀世界各國,無一民族有此特徵者
然而此一特徵卻逐漸在消失,如今在中華民族各族群當中
保留「堂號」最完整的只剩下客家人而已
至於「堂號」是怎麼來的呢?據說是先民們為了記載自己姓氏發源而設的標誌
「郡」是古代行政區的單位(下設有縣),它是百家姓堂號的起源地
因為「堂號」一般來自祖先發跡的郡名,所以也叫「郡號」
中國先民用郡名(或縣名)立「堂號」,在地理方向可以辨認同一代的宗親
在時間方面更可以使後代子孫認識自己祖先的來處
客家人從中原南遷的歷史應該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時代
不過一般認為大量南遷是在東晉元帝時代,即公元317年(五胡亂華)之際,以及南宋淪亡之後
先到安定地區的客家人在自己的中堂掛上「堂號」
使晚到的移民可以辨認自己的宗親,以便得到暫時的照顧
久而久之,「堂號」自然變成了姓氏宗親聯誼的媒介
不過由於通婚、遷移等因素,並非所有姓氏只用一個「堂號」
有的姓氏在不同地區可能有幾個「堂號」
「堂號」的來源除了採用祖先發跡的郡縣之名外
也有少部份採用祖先的遺言、古文的經句、或兩姓堂號的混合~
近日在楊梅發生ㄌ一件抗爭的事
牽扯到有150年歷史的老夥房『江夏堂』慘遭拆除之命運
由於桃園縣政府,在楊梅市地重劃上,計劃將當地著名的『江夏堂』部分拆除
因此引發爭議~
地主也控訴,被切割掉的土地,將來地勢會與未重劃區,產生2米高落差
被當地人視為嚴重破壞地方風水
希望保留傳統建築,政府機關能夠合理完善處理~
『江夏堂』是座百年老屋,黃姓堂號,又號稱「千傾第」
據考其對聯「五經新世第 千頃舊家聲」
自有其不同凡響的建築作為
牆瓦等外觀經翻修過,仍不失古樸
舉凡屋脊、馬背、斗拱、屋架、紅牆皆顯示其細膩與講究
尤其內廳的石板精工細琢,疊砌而成,表現大器風采
泉水窩『江夏堂』更是一個風水格局佳的傳統建築
宅後有山,宅前有水
宅後有山亦稱之為「靠山」,山的形態籠罩著居所
重巒疊幛,形成天然的憑障
門前兩側護龍上的磚砌成凸出的水平線條~鳥踏
可能為早期土石造與木造屋架之分界線遺留下來之手法
類似中國北方之五花山牆,其功能可防止壁面淋雨
後來漸轉變為裝飾帶
兩側護龍牆面有書卷造型做作為建築的裝飾圖案
展開的書卷,兩邊卷成筒狀,並有摺曲,中央可題字或彩畫
屋頂柳葉窗具有減輕風阻作用,屋的底基和地板是用雕花石板建造
正廳屋頂有鯉魚排水口
正廳外牆面有『江夏堂』堂號,內牆面有《福星拱照》圖樣
正廳左右兩通道門牆上也有書卷形的裝飾圖案
『江夏堂』亦有「千傾第」稱號,係因從小楊梅沿著楊梅溪一帶到楊梅市街
沿路皆是黃家土地,其子弟外出都不必踏上別人的土地~
======================================================
此篇文章被閱覽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