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板山國際雕塑公園

 

 

復興鄉,舊名角板山,至民國四十三年才改為桃園縣復興鄉

 

 

為北台灣最大的一個山地村,也是桃園縣內為一的山地村

 

進入北部橫貫公路可抵達~

 

高度為海拔六四O公尺,為群山中的高台地

 

角板山位於桃園縣大溪東南方,復興鄉大漢溪上游

 

四季氣候溫和,四周群峰羅列,鍾靈毓秀氣勢不凡,景色脫俗絕美

 

 

 

 

 

 

因此歷來有著「台灣盧山之美稱

 

角板山雕塑公園位於角板山西南側,也被稱為復興公園

 

更以三山一水的美景而聞名

 

 

園內古松巨樹林立,老梅遍佈

 

花季時一片清幽淡雅的花海,讓人為之著迷

 

也因此角板尋梅被列為桃園八景之一

 

 

正是園區內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景觀,更是全台著名的賞梅景點

 

 

進入園區,有指引往角板山行館戰備隧道的方向

 

 

 

 

老婆帶引華仔往前角板山行館方向走去

 

 

 

可見到斑駁的崗哨站

 

 

 

 

 

 

再往前走,第一個納入眼簾的就是這棟滄桑的見證建築樟腦收納所

 

 

 

 

 

 

 

 

 

 

 

 

 

 

 

 

樟樹是樟科,屬常綠芳香大喬木,樹皮紅褐色,有縱裂縫

 

 

 

漿果球形成熟紫黑色,5月開綠的6片小花瓣11月成熟

 

臺灣現裁培的樟木主要有四個品系「本樟、芳樟、油樟、陰陽樟」

 

 

日治時期台灣樟腦產業佔世界第一

 

這種優勢至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即1945年以後才被化學製品取代

 

導致產業的沒落~

 

 

台灣樟腦業的盛衰經由文明促使產業沒落~奈何!

 

再走進梅園,雖然豔陽高照

 

 

但看到這片寬闊的翠綠園地

 

 

 

就夠讓人心曠神怡、駐足遐思

 

 

§ 故山風雪深寒夜  只有梅花獨自香 §  宋 朱熹

 

在民國92年桃園縣政府文化局為發揮此園區的風格及特色

 

創造出具備優良休憩品質的環境

 

特邀請活躍世界藝壇的十一位當代藝術家

 

加上台灣本地的雕塑大師吳炫三先生,總共有十二樣雕塑品進駐於此

 

為這片優美的地理環境量身打造,創造一個更具深度景點的旅遊風景區

 

也是國內首座世界級的雕塑公園

 

 

溫室提案  歐本海默‧Dennis Oppenheim (美國)

 

 

 

 

綠意盎然的建物,與林木蔥蘢的公園打成一片

 

讓隨興踏入其內的遊人,猛然醒悟

 

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進入「另一人」的內心世界

 

似乎意味著,人要真正相互了解,首先必須做到心意相通

 

而從另一角度來說,進入建物的遊人,可由內往外張望

 

暗示要真正了解他人、及周遭環境

 

不單是用自己的眼睛觀察,而須從內心細加體會

 

 

 

 

觀點  卡彌‧Cami (西班牙)

 

 

 

 

黃道分二十四區,天體運行不輟,地上圓盤以十九片組成

 

五片的缺口以及直立的另一圓盤,是整個雕塑的重心

 

象徵大自然力量源源不絕的從地面湧現

 

鮮紅的橫桿代表生命的熱情與力量

 

由東往西,直指天際,像發射電波的天線

 

將此間民主、自由與人道關懷的訊息

 

無遠弗屆地傳播至海峽對岸及西方世界

 

 

 

 

 

和平之境  佐藤‧Satoru Sato (日本)

 

 

 

 

人與天需要溝通,相互了解,並和諧共存

 

高達五點五公尺的長柱,象徵著直抵天庭的橋樑

 

一對意涵陰陽的方圓短柱,以及七星羅列的小柱

 

均經精算,跟台灣的地理軸線走向平行

 

作者期盼讓偶然徜徉其間的遊人

 

倚柱暫歇,傾聽鳥語、風聲、雨聲,仰望星辰、日出、日落

 

領悟人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的重要與美好

 

 

 

 

 

屋頂上的椅子  卡拉萬‧Dani Karavan (以色列)

 

 

卡氏從事戶外公共藝術創作,不喜閉門造車,預為綢繆

 

每每因勢造景,結合設置地的歷史文化背景

 

使其作品發揮承先啟後的作用,成為社區居民共同記憶的一環

 

立於崗哨頂部的銅椅,翻模自明代式樣,象徵歲月的滄桑

 

而儘管時遷境移,行館的崗哨有若永不隱退的老兵

 

歲歲年年仍然日夜守護著角板山公園

 

 

藝術如樹/樹如藝術  卡內若‧Alberto Carneiro (葡萄牙)

 

 

作品聳立在參天巨木之間,所代表的,不止是樹的形象

 

其實作品自己本身就已變成了一棵大樹

 

人工與自然融成一體,不再劃分彼此,呈現出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換言之,不單單是藝術品變成了樹,樹這時也變成了藝術品

 

兩者相互輝映,共生共榮

 

作品所顯現的環保意識深遠,理想崇高

 

 

 

人之初  布魯斯‧Mark Bruse (荷蘭)

 

 

 

 

生命的本源、生命的意義,是古往今來無數藝術家詮釋不盡的故事

 

藝術家企圖以最樸拙的造型與最簡單的線條,鉤勒出生命的創始

 

狀似大碗與蘿蔔的桌上物,象徵著陰陽、虛實

 

也代表了飲食男女的慾念與生命的流動

 

而桌子則有若舞台,真實有力地呈現了物象以外的紅塵故事

 

 

 

 

 

命運之愛  華倫‧Michael Warren (愛爾蘭)

 

 

 

 

作品刻意設置於公園的最高位置,有居高臨下、俯瞰全局之勢

 

造型看似簡單,卻是以黃金切割律的比率,呈現潔白如玉的視覺之美

 

方塊的每一面,都有微微起伏的弧度,像是正在呼吸的生命

 

然而具有生命的,又豈止是藝術

 

環繞四周的樹木,甚至徘徊於此的天光、雲影,何嘗沒有生命?

 

它們共同譜出生命之歌,禮讚大自然的一切

 

 

 

人形狐狸  炫三 (台灣)

 

 

繪滿圖騰的立柱,一若大自然的代言者,娓娓述說著原始森林裡的神秘故事

 

紅、白、黑三色的變化組合,勾勒出熱情、和平、力量的基調

 

也把在地族群的生命印記與奮鬥理想,做了最生動的刻劃

 

狐狸是森林中的精靈,悠遊林間,行蹤莫定

 

作品名為「人形狐狸」,意在殷殷期盼

 

人生寄旅於天地之間,就應活得自由與奔放

 

 

中華影像  德胡若孟‧Guy de Rougemont (法國)

 

 

大部分的雕塑,都是靜靜地訴說自己的故事

 

這件五彩繽紛、婀娜多姿的作品,卻以十足的動感

 

變化萬千的姿態,幅射出洋溢著生命活力的豐富訊息

 

色彩、影像、光線,加上作者刻意追求的穿透性與透明感

 

眼前所見,不僅是一場金屬遊戲

 

也好像是在上演一齣充滿詼諧與溫暖的人間喜劇

 

 

 

0 0三樟樹桃園  史達西奧利‧Mauro Staccioli (義大利)

 

 

人來自於自然,終亦將返回自然,此一萬古以來不變之鐵律

 

突顯人類與大自然原本就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作品以一倒三角形的架構,堅實地立基於大地

 

象徵人應飲水思源,不忘其本

 

一側與百年長青的樟樹依靠,旨在透過此種視覺意象

 

強調人與賴以為生的自然環境,必須相互扶持

 

 

 

 

復興鄉  斯坦弗利‧Peter Stampfli (瑞士)

 

 

作者自一九六九年起,即以輪胎為主題進行創作

 

將輪胎的造型、結構、肌理、顏色等一切細節

 

以超寫實的繪畫技法予以呈現,匠心獨造,舉世聞名

 

後進而從事三度空間的立體創作

 

每以地名為其作品命名,顯示其駐足之所在

 

輪胎的運轉不歇,象徵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設置於水中,跟自然結合一體,倒影蕩漾,生趣盎然

 

亦象徵著復興鄉承傳有緒,欣欣向榮

 

 

 

飛龍在天  羅維拉斯‧Michel Rovelas (拉丁美洲 瓜特洛普島)

 

 

 

 

東方民族對龍有特殊的崇拜,傳說中的龍,是一種靈獸

 

能呼風喚雨、騰雲駕霧,代表著吉祥與權威

 

作品以極抽象的幾何圖形,表現飛龍在天、見首不見尾的奇景

 

以天幕為襯托,隨著穹蒼中風雨陰晴的變化

 

隨著遠近高低角度之不同,每次仰首眺望

 

飛龍千姿百態的面目,總讓人產生一種神秘莫測的遐思

 

 

 

 

 

 

 

 

 

 

 

 

角板山公園的內部有原是蔣公行館的復興鄉角板山賓館開放參觀

 

 

 

 

 

賓館內有蔣公墨寶,以及蔣公伉儷的家具用品等等

 

 

 

 

行館旁邊是昔日「神秘的戰備隧道

 

 

 

 

 

 

 

 

如今戰備隧道的開放,揭開了過去神秘的面紗

 

 

 

 

隨著階梯拾級而下是昔日戰備隧道的入口

 

 

 

戰備隧道入口的第一道門

 

 

厚重的防彈鋼板、預留的機關槍孔,及路口守衛碉堡、洞口防彈牆

 

 

 

 

 

在在顯示當年先總統蔣公撤退台灣後,安全第一的考量

 

角板山行館當年興建的規劃,為保護蔣公的安全

 

防止西安事變遭張學良生擒事件的再次發生

 

行館下方構築了一條逃生戰備隧道,隧道全長雖僅有短短的數百公尺

 

 

 

 

但沿途多層的厚重防彈鋼板及回擊槍孔、洞口防彈牆設計

 

 

 

都是十分先進的軍事防禦觀念

 

 

出隧道口後,沿山壁向下行走石階,可直通大漢溪河岸

 

 

 

 

 

或者走吊橋至對岸的溪口台地

 

也可搭船可航行至石門水庫大壩,這條逃生路線現已成為熱門的觀光路線

 

展現角板山當地泰雅族原住民的文化風貌

 

 

 

 

戰備隧道兩側現在已用原住民圖騰重新上粧

 

 

豐富色彩點亮活潑輕鬆的氣息

 

 

也讓熱陰涼的隧道增添ㄌ溫暖~

 

行館正面的步道兩側樹木夾道綠意盎然

 

 

園內也可以遠眺山嵐層巒和溪口台地

 

 

 

 

 

 

 

思親亭上往下眺望河道蜿蜒再生的河套和河階地形

 

 

聽說溪口台地很像大陸浙江省奉化縣的「溪口鎮」

 

所以此處是先總統蔣公喜歡佇足停留的地方



行館的附近是角板山的形象商圈,也是復興鄉的農產品集散地

 

救國團復興青年活動中心位於角板山公園

 

林木茂盛,巨木參天,自然景緻極為優美



園內先總統 蔣公及夫人手植之「夫妻樹」,呈現兩樹環抱,青蔥茂盛

 

 

更為全國人士喜愛及稱頌之一景

 

角板山公園旁仍可看見一些日式宿舍建築

 

其中有一棟保存良好的建物,是日據時代專賣局的招待所

 

 

 

 

 

現已被桃園縣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

 

角板山還有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跡,卻只剩殘跡而已

 

這是建造於昭和5年(1930年)的「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

 

台灣光復後,「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被拆除,僅存留基座石材

 



原址改建為復興亭,亭匾有「蔣中正」題字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華仔凡人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