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林家花園


參訪完濃厚書香氣息的板橋孔廟


轉往一街之隔的林家花園欣賞園林之美



年底前憑當月發票免門票費,若當日中途要出園可在手上蓋個章


之後再入園繼續慢遊林家花園


灣之有園林,據文獻記載,乃始於荷蘭統治時代,經明鄭、清領二百年中已陸續產生二十多處


如荷蘭時代有一富商何斌在台南建造園林,這可能是台灣最早的園林


明鄭時代王府重臣及避難於台的文士亦築園林


明寧靖王的一元子園,今為台南大天后宮;鄭經的北園別館(開元寺)


舉人李茂春的夢蝶園(法華寺)及參軍陳永華的陳園


入清後,任職台南宮員亦喜在宮署建造園林


道光年間中北部亦出現了幾座名園,霧峰林家的萊園,台中吳鸞旂的吳園


新竹林占梅的潛園及進士鄭用鍚的北郭園


台北則有陳維英太古巢,及現在要談的板橋林本源園邸


林本源園邸俗稱林家花園,是台灣清代園林之最著名者


林本源園邸,原名板橋別墅



林家花園與住宅三落大厝五落大厝,同為板橋林家有名之三大建築




五落大厝已不復存在,現在所看到的則是高樓大廈,成為遺憾~


林本源園邸包含林家宅邸(三落大厝)花園兩區


林家宅邸為私人產業,須由導覽帶領才能進入參觀


欲參觀遊客須至服務臺領取免費定時導覽證


園邸之建築,格局嚴謹,比例優美


建材包括來自大陸以及取材自台灣珍貴的樟木,內部裝修極為富麗堂皇


手工十分精美,屋頂則是以燕尾式為造形,可以說明是當時台灣的最佳建築



花園內部的亭、臺、樓、閣,精巧雅致,迴廊環繞,益顯清幽曲折


真是三步一閣,五步一樓,設計構思精巧,園景變化多端,處處引人入勝


搭配假山、水池,勝景處處,並有「園林之勝冠台北」之美譽


民國74819日經內政部核定為園林類二級古蹟


華仔美美走入林家花園,彷彿時光倒流,讓人如置身清朝,足以發思古之幽情



同時我們穿梭在樓台亭榭之間,也使人親身體驗到有清一代


台灣的富貴人家大家族閤族而居,生活優閒雅緻的一面


板橋林家花園,也是閩氏庭園,同時是中國江南園林系統的重要一支


就其建築藝術的歷史文化上深具重要的價值




由入口進來,筆直的樟樹大道列隊歡迎


「樟」樹名字的由來,取其樹幹紋路如文「章」般有條理,真是別具意義



開始是可觀賞風景的觀稼樓,緊接著是三落大厝方亭以及書庫汲古書屋,再往前走有讀書觀戲的方鑑齋,可遠眺景色的來青閣,再往前走幾步有橫虹臥月和可觀賞花木的香玉簃,再往前走有賞月的月波水及可宴客的定靜堂,最後在出口外有榕蔭大池











諾大的花園內,讓華仔美美穿梭於曲巷幽徑,留連於亭池閣台


園內古香古味氣氛,不禁讓人跌入歷史的情境之中,細細品味古蹟庭園之美~




經過桂花小徑,進入園中第一景即為汲古書屋








汲古書屋:仿明代毛子晉之汲古閣而命名。昔收藏圖書數千卷不乏宋元善本,為林家子弟讀書之所。前有雨亭造型奇巧。它是一座三開間並帶軒亭的建築,前後皆設格扇門,以利出入,作為書屋,其窗格子均採較簡潔大方的形式。前庭佈置名條花盆架,供擺奇花異卉,作為飽覽辟籍之餘的調劑。屋前之四柱軒亭造型高聳華麗繁複,使用「卷頂」推測是受了南洋外邦建築的影響









汲古書屋後隔著一座屏山與方鑑齋為鄰








方鑑齋:為昔日林氏讀書及文人墨客周旋處,深庭為池,池中設戲台,戲亭備有太師壁,林氏於此宴客,酒夜觀賞歌舞,饒有情趣。方鑑齋以「水院」為中心,亭建在水中,有如島,周圍佈置屋舍,戲亭,迴廊,曲橋與假山,景致變化豐富,齋前軒亭與戲亭隔水相對,互見水中倒影,是傳統園林設計「對景」的技巧。其軒亭為當年文人墨客吟風弄月之所。亭突出水院一角,拯富空靈之美。池邊欄杆作水波紋,更使靜中蘊涵律動。長廊盡頭又開闢圓形漏窗,虛實相間,又增景深。氣氛頗富詩情畫意,令人流連~




 








來青閣(開軒一笑亭):走出方鑑齋,景色轉趨開朗,迎面而來的是來青閣,聳立在庭院的中央,鄉人又以繡樓或梳粧樓稱之,當年作為貴賓下榻之所亦為俯覽橫虹臥月的虹橋與定靜堂間植百花之所。登樓眺望,附近綠野平疇及大屯觀音山盡收眼底,也許因而取名為來青吧!此閣全為楠木及樺木所見,且處處可見華麗的雕刻。閣之屋頂採歇山式,飛簷高昂,門窗精雕細琢,為林園建築物之冠,閣前又有一戲亭,其橫額題曰:開軒一笑。林園當年邀請戲班子娛賓,觀眾不是自家人就是貴賓,人數不太多,因此戲亭並不大。來青閣兩側設有庭院,以波浪形花牆做區隔,牆上鑿設漏窗,造型優美富函寓意















原先沿著迴廊前來的牆上雕有周凱的書法及謝琯樵的竹畫,可惜早已剝落不全,經修復完全的只有道光十六年周凱題「朱子讀書樂詩」





橫虹臥月:為一座弧形的陸橋,其名優美,意象與寫景皆俱,弧形橋面如虹,而拱形門洞有如半月,故得名。橫虹臥月居全園樞紐位置,將全園分割成前後兩大區域,使遊園者不致一眼望穿園的後半部,營造視覺層次與隱蔽之效,園林設計常用的手法。橋下由珊瑚礁砌成洞窟通道,低矮幽暗,順之可抵猴洞觀稼樓








香玉簃為閣邊小屋之意,觀賞花卉之所;前為花圃,每月花季遍地似錦,與周圍臺閣相映,富有詩情畫意。香玉簃是由迴廊轉折擴大而成,面積不大








月波水榭:這是一座富有想像力的水上建築。即建在海棠形水中,但可透過格扇窗,致視線也很寬廣。屋頂之平台可容數人,作賞月之所。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故名之月波水榭在園北定靜堂東側水之上,呈雙菱形相連,四週繞以池水,波光倒影相映成趣~雙菱形也稱方勝,是一種中國古典工藝常用的圖案,有連綿再生的象徵意義。右側有假山迴旋臺階題曰拾級,意味登階而上




牆外又有一淺池,為一日本地形圖;池岸疊石,亦有野趣。其中一特立之石峰,為日治時期舉行盛典時之紀念物











定靜堂定靜堂是堂名係取大學「定而後能靜」,林維源親題,為光緒元年堂名匾額,為園中占地最廣的建築,它是四合院,前後進之間均以亭相連。兩廊不設門窗,直接面向天井。當時做為宴會場所,堂中開敞的廊亭可以擺酒席,約可同時容納一百多人用餐。定靜堂之外觀有些像住宅,正面花磚牆及兩側的圍墻是用八角花磚砌成,尤富特色的是墻上有蝴蝶蝙蝠的漏窗,實屬佳構













榕蔭大池:為園內最大的水域,池畔深植老榕數株,岸北仿林家漳州龍溪故里敷石為山。繞池有釣魚磯、雲錦淙等臺榭。榕蔭大池為曲尺形的不規則水池,臨稼樓的岸邊設有碼頭,可使船停泊。水池周圍分布著大小形式不同的涼亭,有三角形、四角形、八角亭、菱型亭及平行四邊形的疊亭,又依地勢作變化,表現靈巧;亭作為林園環繞池水之導遊路徑線上休憩憑眺之地點,亦是對景觀賞之重點,隨人體之高視、俯視、低視而建亭,亭頂除了攢尖外,歇山最為普遍。因地制宜設置,充分表現了主人的獵奇趣味















敬字亭:榕蔭池邊,有一座焚紙爐,凡有字紙必拿至此焚燒,有石尊文字,珍視民族文化。敬惜字紙,乃國人之美德,旨在尊重文字,珍視民族文化。敬字亭即為敬惜字紙之唯一設施,古今奉行至謹






觀稼樓:它的方位與三落大厝一致,關係也很密切,可能是園內較早期的建築,當年由此可遠眺觀音山下田園裡農夫耕作。其本身亦有檔景的功能,使人不能一眼望穿大水池與假山壁。以觀碌樓為中心,旁又有曲折之迴廊,順此迴廊遊走,每有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感,那知峰迴路轉,又有一片幽靜的小天井又出現在你眼前。樓前方有八角形門洞及海堂池,池雖窄小,但以充滿曲線的石欄及拱橋來設計。樓前小院圍有書卷形花牆,俗話說開門見山,這兒卻是開門見書,大概隱喻開卷有益吧!更使人著迷的是牆上有水果形漏窗,取用石榴、南瓜、仙桃、柿子為圖案,象徵 福、祿、壽、喜寓意。登樓眺望,面對觀音山下一片田園,阡陌相連,田家風景盡數眼底,恍若置身圓明園之「多稼如雲」,故名











樓附近有一孔雀園,昔日孔雀園對面假山洞內飼養猴子,除增添生趣亦有封侯之寓意










三落大厝三落帶護龍的四合院,除了倉庫之外,共有廳房五十二間,為台灣現存最華麗的一座清代大宅,有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之稱,意指第三落正堂的面寬有九開間,第一落門廳五開間,前後共三落,共有一百二十個門窗。門廳、正廳、柱梁與門窗所用木材,皆採用本省出產的珍貴樟木,再施以雕刻和漆彩,堅固而美觀。正廳門楣上懸有光緒皇帝所賜的尚義可風匾。門廳的門窗圖案精工奪目,每扇皆不同;墻上的花磚,更是花樣百齣,有八角形、金錢形、圓形與龜甲形,其中以第二落後墻的卍字花磚砌為最佳,第一落亦有咸豐年間所留的精彩磚刻。凡此種種裝飾,均為一時的傑作。整座大厝不論在設計或結構上,可謂極盡堅固、精巧、美觀與富麗之能事。坊上置有聖旨石碑















走在曲折的廊道,穿梭流連於園庭各景



古木老牆  舞榭歌臺  閣樓亭池  假山流水


無不讓人感受到這座花園的精美麗緻~




綜觀全區之庭園,各有特色,有些將建築於水中,呈現水中又有景


有的以花圃為主,也有的是一座方方正正的堂屋



這正說明中國古代園林功能的多樣化,可遊、可居且可觀



同時亦將包涵了所有中國藝術之精神



因此,林本源園邸是我們體會中國園林之美的好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華仔凡人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